顺应趋势,寻求教育技术创新的超越点
主讲:陈军
马云:
只有知道自己有什么,要什么,该放弃什么,我们才不会迷茫。
变革的纠结和疼痛会波及到我们每一个同事,纠结和疼痛就是参与感!
别忘记我们每天都在爬山。还有太多人没有醒来,世界已经变了!
我们要爬的山:
高考、中考改革、小班教学、精致教学、教师与学生激发、家长的社会认同度提升
翻转的课堂:
顺应趋势,找寻超越的突破点
趋势就像一匹马,如果在马后面追,你永远都追不上,你只有骑在马上面,才能和马一样的快。
乔布斯在去世前曾对不久的未来做出三大预言,其中一个预言就是电子科技将掌控未来教室,并在教育信息化领域取得丰厚的利润。
三个和尚挑水故事新解
三个和尚“接力挑水”—— 机制创新;
三个和尚“加一道菜”—— 管理创新;
三个和尚运用工具—— 技术创新
三个和尚挑水新解的实质:协作创新。
适应趋势,寻求创新超越(一)
银行一直是中国老百姓心中至高无上的地方,从未敢有人想过能超越它,然而马云创办的支付宝,每天流动资金超过任何一家银行,业界哗然,近期推出的“余额宝”,给予客户的利息超过银行17倍,直接抢银行的饭碗。
适应趋势,寻求创新超越(二)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一直垄断这么多年,却被一个看似不起眼的腾讯所超越,微信短短几年时间,用户超过4亿,微信不仅可以发短信,还能语音通话,收发图片和视频,而且还是免费的,只要能上网,完全可以替代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甚至有一天,世界可能不再需要手机号码而是WiFi,对电话和短信的依赖越来越降低,直到电话的技术被彻底封存起来,就像当年的电报一样。
适应趋势,寻求创新超越(三)
行业巨头雅戈尔用了32年时间,建立了 500亩的工业城,建立了1500个专卖店,终于实现每天 1.3万件男式衬衫的销售业绩。而同样卖服装的凡客诚品,仅仅成立3年时间,没有厂房和流水线、没有一家专卖店,除了设计是自己的,靠一个网站一天实现3万件男式衬衫的销售业绩。是行业巨头雅戈尔2倍。其估值已经超过50亿美金。
适应趋势,寻求创新超越(四)
“十一学校”拥有
42名博士、100多名硕士、30名特级教师的“奢华阵容”。
劳技教师谢小川,参过军、原本学历不高、曾带过校外科技航模比赛,来到十一,学校为他成立了
小川工作室,以他对技术的痴迷去影响为他着迷的学生。
语文教师黄娟酷爱研究鲁迅,在江苏一所中学面对沉重的升学压力,无法把自己爱好的鲁迅研究与同样热爱的语文教学更好的结合起来,只好痛苦地选择放弃家乡的学校,来到京城攻读鲁迅研究方向的博士,之后选择十一,并在学校里创建了
鲁迅主题语文教室,创造了个性化的语文教学风格,深受学生爱戴 。
适应趋势,寻求超越(五)
在上海,比起声名赫赫的四大名校,这所学校的名头没有那么响,但是她所进行的“放养”探索,倒也别具一格。各种免费的兴 趣班,不以分数论英雄,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自己……这场始于27年前的教育实验,不少做法今天看来仍属超前。16岁,就能参加高考,天方夜谭吗?但在
上海市实验学校,事实就是这样。
适应趋势,寻求超越(六)
这几年,上海市七宝中学势头很劲。有人认为,七宝中学甚至可以挑战一下传统的“四大名校”(上海中学、复旦附中、华师大二附中、交大附中)的地位。
七宝中学,所有的学科都在尝试
微视频学习和实施翻转课堂,在学业水平测试中,2012学年和2011年相比,得A成绩的学生从59.9%增加到了77.2%,得A、B的学生从92.5%增加到了95.3%,并且学生成绩的离散率大大减少。
扑面而来的
第三次教育革命
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基础。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跨越式发展都伴随着相应的教育大革命。
与原始部落相适应的是落后的、群居式“原始的集体教育”,与农业文明相适应的是个别化的、个性化的、分散的农耕教育,与工业文明相适应是规模化的、标准化的、集中化的、班级授课式的集体教育,与未来生态文明相适应的将是个性化的、分散化的、网络化的、生命化的个体教育(第三次教育革命)。
第一次教育革命:从原始的个别教育走向个性化的农耕教育。
教育目的:原始社会的教育是简单的劳动经验和劳动技能的个别传授,目的在于培养普通劳动者,让每个人能够生产劳动和维持自身生活,提高对自然的认识。而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主要在于培养统治阶级的人才。
教育组织: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教育组织,也没有专门从事教育的人员。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则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的学校和教师,出现了官学和私塾共存的教育组织形式。
教育内容:原始社会的教育由于没有文字,内容主要是简单的生产经验和生产技能,内容没有系统性,主要是一些零散的、碎片式的经验和感受。然而到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由于文字的出现,形成了系统的文化知识。
教育方式:原始社会的教育是简单的口耳相传,即基本上是年长的对下一代自发的个别性传授。
第二次教育革命:从个性化的农耕教育走向班级授课式的规模化教育。
教育目的:培养适应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各种人才,特别是工业化的应用型人才。
教育组织:从第一次教育革命的个性化教育走向了以班级授课为核心的规模化的现代学校教育。
教育内容:第二次教育革命带来的重要变化,就是教育内容变化。
除了传统的教育内容外,还增加了工业文明需要的各种新技术、新知识、新能源等教育内容,以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最终形成了系统的多元化的内容体系。
教育方式:第二次教育革命带来了集中的、规模化的班级授课制,改变了以前分散的、个性化的教育,使人类教育进入又一个阶段。
第三次教育革命:从规模化教育走向生态化、分散化、网络化、生命化的个性化教育。
教育目的:培养适应第三次工业革命需要的各种人才,特别是大量基础性的数字化的劳动者、创造性的研发者、生物圈的管理者和优秀的服务者。
教育组织:从班级授课制为核心的规模化的学校教育,走向分散式的、数字化、网络化、远程化、家庭化的、个性化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三者相结合的组织形式,打破学校教育组织的单一形式。
教育内容:教育内容已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特别是面对3D数字制造技术、能源互联网等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及各种交互式网络平台,人才培养内容将把前沿信息、纳米技术、生物科技、地球科学、生态学、系统理论以及各种职业技能纳入到课程体系,注重从学历转向学力、能力的培养。
教 育方式:网络教育、游戏化学习、虚拟社区与现实课堂有机结合的新型教育模式不断涌现,消解了传统培养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实现了超时空的学习和超时空的互 动。未来,数字化学校、数字化教师、网络课堂、远程学习、在线教育、云教育、云计算、大数据等虚拟化、扁平化的交互式学习平台,游戏化学习、因材施教、翻 转式课堂、远程视频教学等将成为学习的新途径。
教学规模:在第二次教育革命带来大规模教学的基础上,第三次教育革命又将使教学规模适度缩小,走向以分散式、翻转式的个性化教育。班级授课制将被打破,教师与学生将是平等的互助者、学习伙伴。
教育信息化的8个预言 ,我们准备好了吗?
伟大的乔布斯在去世前曾对不久的未来做出三大预言,其中一个预言就是电子科技将掌控未来教室,并在教育信息化领域取得丰厚的利润。在他去世后两年多的今天,
在线教育、翻转课堂、微课、Moocs、电子书包等各种新鲜名词,成为教育界、IT界、出版界、金融界热议的话题,甚至已有一些从事互联网教育的IT公司取得了数额惊人的投融资。尽管如此,电子科技应以何种面目、何种方式渗透和掌控我们未来的教室?
预言一:屏幕成为学习的主要介质
虽然,我们出版人仍然眷恋着纸书散发的淡淡清香,仍然对莎士比亚书店有着刻骨铭心的不舍,仍然挑剔着电子阅读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但市场趋势告诉我们:不要寄希望于屏幕对眼睛的伤害和书卷阅读的习惯,目前技术的难题终有一天会被解决,面对各种
屏幕的阅读和学习将成为未来的常态,而由此带来的书籍从信息组织方式、语言叙事、传播方式将全面颠覆。
预言二:学习过程就是数据产生过程
这个预言的理论基础来源于教育学本身:学习就是信息传递与信息重构,而学习又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每个阶段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利用科技手段对这些数据进行积累、分析、应用、总结,其效率将大为提高。这个预言的理论基础来源于教育学本身:学习就是信息传递与信息重构,而学习又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每个阶段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利用科技手段对这些数据进行积累、分析、应用、总结,其效率将大为提高。
预言三:教室可以向学生学习
用科技手段将学习过程逐一记录下来,作为知识资产传递给下一个学习者并进行自我改进,教室通过不断记录进行学习,变得越来越智能化。如某知名小学“云厨房”教室的例子生动展示了未来“会学习”的教室。
预言四: 数字化学习产生全新学习模式
未 来的学习模式不仅仅是教师说、学生听的单向模式,也不仅仅是纸和试卷的题海模式,只要有利于传授和接受知识的方法,都能成为学习的新模式。可以是以下十种 模式:线索构建学习、自组织学习、多路径学习、生产者学习、自适应学习、互动游戏学习、数形结合、视界转换增强现实、探究建模、跨时空协作。
预言五 :互联网思维注入课程创新
如今,互联网已颠覆了商业、制造业、金融业、娱乐业等几乎所有领域,传统思维模式在互联网面前显得如此不堪一击。虽然教育界对互联网的渗入极为谨慎,但还是认同了资源、互动、个性化、分享、大数据分析等互联网思维模式。改革后的教学形态:“课程将进入超个人化时代,将会出现一个人的书本和课程,从而填补信息与课程间日益增大的鸿沟——用课程的超级多样化填补课程真空。”
预言六: 学习者盈利将成为可能
这个预言基于一个简单推理:假定教育的需求是个稳固的市场,那么为满足需求而产生的供给(学习资源、课程、试题等)就理应获得经济回报,美国教师课件互换网就是很好的例证,而这种教育资源互换盈利的范围将在未来不断扩大,可谓“
目光聚集的地方,金钱必将追随。”
预言七 :从提供资源到提供工具与平台
预言学习者将主导教师使用工具和平台,随着科技装备和技术的日新月异,更多的工具将用于教育,更多的平台将提供教育服务。预言学习者将主导教师使用工具和平台,随着科技装备和技术的日新月异,更多的工具将用于教育,更多的平台将提供教育服务。
预言八 :低结构成为信息化设计主导思维
教育将变得
随处可见、随处可教、随处可学,而不必进行复杂累赘的程式化导入,这是低结构教学的理念。从出版的角度理解,也许从内容的形式、载体、呈现方式等将变得异常多变和丰富。
慕课、视频(微课)学习与翻转课堂(一)
什么是慕课:
慕课,简称“MOOC”,也称“MOOCs”,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顾名思义,“M”代表Massive(大规模),与传统
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一门MOOCs课程动辄上万人,最多达16万人;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以兴趣导向,凡是想
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不分
国籍,只需一个邮箱,就可注册参与;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学习在网上完成,无需旅行,不受时空限制;第四个字母“C”代表Course,就是课程的意思。
通俗地说,慕课是大规模的
网络开放课程,它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发布的、散布于
互联网上的开放课程。
慕课、视频(微课)学习与翻转课堂(二)
什么是视频(微课程)学习:
微课,一般来说是短小的视频,或是针对某个知识点的讲解又或者是一种引导和启迪。微课程,就是把这些微课按照一定逻辑结构串联起来,并且用起来。
慕课、视频(微课)学习与翻转课堂(三)
什么是翻转课堂:
课堂统一讲授的部分可以变化为视频形式存在,教师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时间段让学生们观看,也可以让学生们回家看,而课堂内的时间可以更多地作为集中讨论交流的时间,也可以作为个性化辅导的时间。这种方式存在的前提和假设是:
1、学生真正需要教师在身边帮助的时候,是他们在做功课遇到问题卡住的时候。
2、学生并不一定需要老师在教室里给他们讲授和传递信息,他们也可以通过视频或是其他方式进行自学。
翻转课堂案例
在青岛二中,高一语文教师郝敬宏正在上《烛之武退秦师》这节课。课前他给学生布置了观看微视频的作业。课上他把时间分成两部分,前15分钟,了解学生观看微视频的学习效果,落实课前情况,梳理巩固课本知识;后面的时间则模拟东盟峰会,让学生仿照文言文课文设计一段外交辞令。学生们跃跃欲试,交流各自的“作品”,还评选起“最佳外交官”。
评述:
有的学生说:“虽然没有当选最佳外交官,但我知道了论述时要有理有据,要熟悉历史,方能胜出。”
先教后学,这就是翻转课堂。教师把本该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技能整合,做成一段段微视频,让学生在课前观看初步学习。
而课堂上的时间,则用来和学生交流微视频上学到的知识,答疑解惑,甚至把知识点延伸出去展开深层次、多角度的探讨。
微视频是基础教育慕课的重要载体。微视频与网络教学视频最大的不同就是简短,紧紧围绕一个知识点进行不超过15分钟的讲解阐述,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慕课、视频(微课)学习与翻转课堂(四)
电子教室及其相互关系:
微视频是基础教育慕课的重要载体。微视频与网络教学视频最大的不同就是简短,紧紧围绕一个知识点进行不超过15分钟的讲解阐述,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微课还能在数据后台的支撑下以进阶作业的形式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主要网站链接:
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http://www.c20.org.cn
微课程酷学习网站: http://www.kuxuexi.com
C20慕课联盟网站: http://www.xxhjy.com
几点思考:我们准备好了吗?
以学习为抓手,顺应互联网思维的变化,开放、开源、超前、无限的发散和打破边界的链接体现在教学设计与课堂实践中。
以技术更新(平台建设)为手段,顺应对教育教育教学的渗透。
以教师的精致有趣的教学,带动学生精致学习的良性互动。
及时跟进趋势,骑在马上,边学边改,力促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实践要求:
一、请至少访问一次上述慕课、微课程网站,从形式与内容上了解未来的教育变革。
二、下载一个本学科的微课程,体会它的制作过程。
三、下学期开学前,每位教学人员提交一则微课视频,上传学校资源库(云储存)。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