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教学教研 > 教师培训 >
教学理念与课改新观念
发布日期:2016-09-06 10:28   浏览次数:
教学理念与课改新观念
中南大学第一附中    杨吉凡
 
一、教学理念与有效教学
  1. 教学理念
  2. 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
  3. 教学理念有理论层面、操作层面和学科层面之分。明确表达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2、教学理念的关注类型
1.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因此,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所教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2.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3.关注可测性和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检测教师的工作效益。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说量化就是好的、科学的。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因此,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
3 有效教学 提出背景
  1.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
  2. 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
  3. 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
  4. 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4、有效教学的核心
  1.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 ,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 有效” , 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 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 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二、教师成功取决于学生成长-1
1、教师的价值在学生成长
  1. 教师的真正本领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 教师最大的享受、最大的乐趣就在于觉得自己是学生所需要的,是学生所感到亲切的,是能够给学生带来欢乐的。
  3. 站上讲台的教师,是合格教师;站稳讲台的教师,是骨干教师;站好讲台的教师,是专家型教师。
  4. 把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的教师,只能算是三流的教师;把非一流的学生培养成有用人才的教师,才是真正一流的教师。任何一个教育家都是因为对非一流的学生的培养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5. 教师是“介绍人”,介绍学生与学习相依相恋;教师是“打火机”,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火把迅速点燃;教师是“领头羊”,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茫茫草原;教师是“味精”,将学生的学习变成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大餐。
  6. 学生崇拜教师,教师不值得炫耀;教师培养出的学生使自己崇拜,教师才值得眩耀。
  7. 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是相互欣赏。惟有这样,师生关系才会水乳交融,并达到教学相长之目的。
  8. 一个教师超越其他教师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不断地超越过去的自己。
  9. “赏识”,有助于学生学习成功;“抱怨”,肯定会导致学生学习失败。
  10. 正确判断每个学生智力才能的不同特征及其发展潜质,这是教育智慧中极为重要的部分。
  11. 相信人人都有才,才会正确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相信人人能成才,才能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好方法、好途径。
  12. 教师是土壤、学生是树木、空间是环境!
  
三、中国教育理念的废与立
  传统课堂的弊端:
  1.     ⑴ 这种结构基本的理念是把学生看作知识的容器,客观上不允许学生独立思考,如果说学生有所思考,也只能跟着教师的思路走。
  2.     ⑵ 好学生不听就会,差学生听了也不会,因材施教成为空谈。
  3.     ⑶ 学生不知道老师要干什么,更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只能是被动听讲。
  4.     ⑷ 学生学得如何,教师不得而知,教师只能“一刀切”去完成自己“教”的任务。
  5.     ⑸ 学生不会时,教师容易埋怨学生,而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方案,采取措施。
  6.     ⑹ 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完成自己“教”的任务,而不是学生“学”的任务。
  7.     ⑺ 学生是学习的旁观者,他们不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8.     ⑻ 教师疲惫不堪,学生厌学。
  9.     ⑼ 容易造成师生对立。
  10.     ⑽ 教师高高在上,展示自己,学生失去创造力,只能被动模仿。
   
  1. 我们中小学的大多数课堂,仍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以填鸭式和满堂灌为主要特征,并突出表现为 “八多八少”:
  2. 教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探索交流少;
  3. 操练记忆多,鼓励创新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
  4. 照本宣科多,智力活动少;显性内容多,隐性内容少;
  5. 应付任务多,精神乐趣少;批评指责多,鼓励表扬少。
 
对照新课程理念,有五个问题需要认真反思
  1.     一是反思“我们的课堂状况”。学生昏昏欲睡,教师滔滔不绝,学生说打住吧,教师说我不累,这就是我们传统课堂,甚至目前不少课堂的真实写照。
  2.     二是反思“讲授法”。最大的好处是能够快速地传递“知识”(实际上知识不能传递,我们能传递的仅仅是有用或无用的信息)。最大的弊端在于使人厌学。
  3.     三是反思“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旁观者?”当学生学习、思考、独处的时间和空间被教师用所谓的勤奋讲授无限制地占去的时候,他们自然就变成了学习的旁观者。
  4.     四是反思“学生怎样才是学会?”我们这样认为,学生听懂了就是学会了,会做题就是了不起。实际上,做题可能只是学习的开始。只有能够展示思想、观点、方法甚至问题,学以致用,才是学会。
  5.     五是反思“我们进行的是什么教育?”无 限制占领学生的时间显然不是素质教育,也不是应试教育,因为即使为了学生应试,也应该让学生主动学习,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 器、考试的机器,大搞题海战术、疲劳战术,不仅使学生不会思考,而且使学生连应试的能力也失去了。这样的教育既非素质教育,也非应试教育,而是我们必须痛 下决心、坚决改革的教育。
2、立----现代教育观念--先行!
3 现代教育观念 下的人才观
四、课改的重点与课改的基石-1
1 、 课改 的概念
  1.    课改是基础教育第二轮课程改革的简称。
  2. 他把学生当成课程建设的主体,并以学生为中心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3. 课改具体内容就是从应用教材,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到考核模式所发生的有目的、有标准、有成果的新尝试,新变化。
  4. 课改的性质是教育发展中的一个必然阶段。课改的实质就是唤起老师的教学热情,唤醒学生的内在潜力,唤醒本我,塑造人格,建构人生发展体系,让学生发展走向健康之路。
  
四、课改的重点与课改的基石
四、课改的重点与课改的基石
3 现代教学方法重视以下几点
四、课改的重点与课改的基石-2
4、当前课改难在何处?
 5、如何“改课”-1
  1.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关键。
  这里介绍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思想。
 
(1)学生观:起点非零过去的教育一般认为学生是无知的,什么都不懂,从而导致人们在内心里总是不相信学生,总担心他们这也出错,那也出错,表现在教育上,就是教师代替学生完成本应由学生本人完成的学习任务。
(2)教师观:生命的牧者. 教师应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学生当然也需要教师的帮助,但是这种帮助不是居于教学的核心地位,而是处于辅助性地位。教师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教师的作用就像是在点燃火把,而不是过去所认为的“灌满一壶水”。我们的课堂不再是教师的满堂灌,而是教师点燃激情,让课堂成为学生燃烧学习热情的舞台。
(3)教学观:教皈依学(教转化为学).  简单而言,传统教学可以归结为“我教你”三个字。我们为教师的教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帮助教师制定参考书、组织教师的教学竞赛,等等,这些工作不能说是无意义的,但过多地关注教师的教,必然会在某种程度上忽视学生的学。忽视学生的学,也就忽视学生本身。
 
  1. 生本教育”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靠自己,成长靠自己,教学就是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引导
 
         下的自主学习。在教学组织上,生本教育鼓励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
 
5 、如何“ 改课”-2
  1. (二)改变课堂教学流程,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把“先讲后练”改成“先练后讲”,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就会发生根本的变化。
 
     一上课教师提出尝试问题,让学生先练,学生必然会遇到困难,遇到困难学生
 
      就会产生一系列的主动行为:
 
 1、看到尝试题后,促使学生主动去思考,想一想自己能不能做出来;
 
 2、遇到困难会主动去自学课本,在课本中寻找解答线索;
 
 3、再遇到困难会主动向别人请教;
 
 4、做完尝试题后,不知道自己做得对不对,就主动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
 
 5、最后会主动要求请教师指点迷津。
6、新课改出现的新模式-1
6、新课改出现的新模式-2
6、新课改出现的新模式-3
7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共同特征
   注重预习、注重互动、注重训练、注重质疑探究、注重模式不“模式化”。
 
(1)注重预习(自学)。在使用“讲学稿”时做到三点:自觉、主动、独立。变“教案”为“学案”实际是“给学生一个拐杖,让学生尝试自学”。
(2)注重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的实质是交往、互动。通过“生生互动”,一般的“问题”大都可以解决,余下的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师生互动”时让老师和全班同学帮助解决。 生生互动是教学系统中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
(3)注重训练(作业、检测、实验)。这有利于训练学生答题速度,有利于暴露学生的知识缺漏,有利于检验教的效果和学的效果。
(4)注重质疑探究(发现、提出、探究、讨论、解决问题)。把学生由传统的接受型变成思考型,这是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以问题为中心,围绕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来组织自己的学习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逐步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
(5)注重模式,但不“模式化”。虽然有一定的教学模式,但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和课型特点,灵活运用,每一门学科、每一位老师、每一节课都发展出了各自的“变式”。
8、课堂教学改革的价值体现-1
 1、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1)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新的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得到了培养,学习品质得到了锻炼,交往和合作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学习过程和方法得到了优化,学生自我探究的问题意识得到了强化。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新的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反复推进过程,是一个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步步升华的过程。如“三疑三探” 教学模式,从设疑、解疑、质疑到最后的编“疑”(编习题),四个环节实际是一个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出和解决深层次问题、用问题创新问题的思维递进过程,学生能编拟问题(习题),说明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和创新。
    (3)有利于解决学生“厌学”问题。回顾和反思当前我国中小学课堂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必须按教师的“意志”去听、去想、去练,一切都是被迫而又无奈的,没有真正的独立和自主,因而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新的教学模式则真正把学生看作课堂的“主人”。首先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提出问题,然后再由学生自己去探究问题,最终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只有学生实在解决不了而又迫切需要帮助的时候,教师才予以讲解。因此,这样的课堂学生是快乐的,也只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人格的尊严,才能真正把“厌学”变成“乐学”,真正不再因“厌学”而“辍学”。
8 课堂教学改革的价值体现-2
 2、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1) 有利于教师观念的更新和教师教学方式与行为的改变。新的教学模式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重视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坚 持预习,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难题,寻根究底,课堂上老师更多的是授予学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鼓励创新。很多教师的教学融入了新课程理念,既注 重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培养,又重视了学生情感的熏陶与价值观的提升。教师确立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学生观,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感受事物,观察、分析、思考;同时尊重学生的差异,善于引导他们,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完全、自由地发展。
    (2) 有利于学校学习型组织的构建和教师专业成长。改革的实践使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转变,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他们积极搜集信息、查阅资料、读书 学习、交流研讨,提高了教师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改革实践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缩短了青年教师培养周期。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一样,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只有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实现,离开了课堂教学奢谈教师专业化成长是没有意义的。
    (3)有利于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新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上的问题让学生提出,答案又让学生自己解决,被“解放”的学生还可以向包括教师、课本在内的权威挑战,提出的问题,闪烁着创新的火花,能让教师激动不已,有时甚至措手不及。在这样的背景下,迫使倦怠的教师忙碌起来,如果不加强学习开阔视野,不认真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就适应不了教学改革的需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8 课堂教学改革的价值体现-3
3、促进了教学过程和教学管理的优化。
    (1)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教学改革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自主实践还给学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了课堂教学效益,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
    (2) 有利于优化教学管理。教学改革催生了学校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和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的建立,原有的教学管理制度严格、刻板,造成教师行为与精神的双 重紧张,领导更多地成为行政事务的领导。教学改革使学校教学管理前移,从花很多精力检查备课笔记,前移到指导课堂教学;管理重心下移,只注重教法研究转变 为注重学法研究;管理的理念上移,把教师教学业务和技能的提高上升为一种事业,一种学术的研究,一种价值实现的过程。在管理评价上,杜绝以单纯分数定英雄 的办法,不仅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不仅关注学生学业成绩,更应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不仅关注学生全面成长,还要关注教师专业发展;不仅关注教师做的怎 么样,还要关注校长的引领作用发挥如何。
结束语:解决课改问题靠自已勇敢前行
  解决课改所有问题,没有什么灵丹妙药,只能靠自己,只能走“学习、实践、研究”的道路。   
 
  1. 改革只会成功,不可能失败。理由有三:
    一是:我们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是在学习别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改革的。
    二是:课堂教学的三个环节中,从形式上看,我们只改革中间环节的一半,把单纯“教师教学生”变为“学生教学生、老师教学生”。也就是课堂教学整个过程,我们只改了六分之一,将使整个教学过程发生质的变化。
    三是:我们的改革很现实、很必要。我们改革的目标指向很明确,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进而让一所普通中学冲出重围,直上云霄!
 
  1. 教学模式不能代替教学内容,它只是呈现教学内容的手段(形式)。“教学模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我们的教育不缺少理念,缺的是对一线教育生活的真正参与。
   
  1. 课堂是永远没有标准的模式。课堂教学改革之路,没有尽头,只有不断攀升的阶梯.课堂教学改革需要责任,需要勇气,需要付出,需要坚持。
 
  1. 陶行知倡导学生的“六大解放”: 一、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二、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解放他的嘴巴,使他能谈;五、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 大社会里取得丰富的学问;六、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要让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 情。
   
  1. 与同志们共勉: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下载:
PPT文件
(责任编辑:admin)

Copyright © 2019 中南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版权所有

地址:湖南长沙岳麓区麓山南路 邮编:410083 电话:0731-88830475/88876565